问题:

阅读下面这首诗,完成后面题目。穿山①吴伟业②势削悬崖断,根移怒雨来。洞深山转伏,石尽海方开。废寺三盘磴,孤云五尺台。苍然飞动意,未肯卧蒿莱。【注】①穿山,诗人故乡江

更新时间:2024-04-27 19:34:14

问题描述:

汤元元回答:

  (1)画面题的解答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先用一句总结性的语言概括一下,然后再把这两联解释一下.“势削悬崖断,根移怒雨来”,这里面提到山势、悬崖、山根、风雨.“洞深山转伏,石尽海方开”,写山洞、山势、海天.山陡而高,气势磅礴.

  (2)“肯”是一个带有人的意愿情感的词语,所以“未肯”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,描绘了“五尺台”不甘心被“蒿莱”埋没的情态,突出了它的孤傲.根据注释,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,青年文人大都有在政坛上建功立业的渴望,结合这点,我们可以联想到,这里的“石台”的姿态很符合作者自己的心愿,所以就有托物言志在里面,借“石台”的不甘,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.

   

  答案:

  (1)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、高迈空阔的画面.首联写出山势陡峭,悬崖高耸,山根似乎移动,激荡起满天风雨;颔联写山洞幽深,山势盘旋,诗人穿行至山顶,见茫茫海天,豁然空阔.

  (2)①“未肯”二字运用拟人手法,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苍然斜耸的石台,虽与“废寺”为邻,却不甘被荒草掩埋的姿态,突出了石台的孤傲不驯.

  ②“未肯”二字托物言志,借耸拔于穿山之巅的“石台”表达了他凌空高举,渴望在政坛上展翅翱翔的凌云之志.

   

  赏析:

  此诗作于明崇祯朝.穿山,一名羏山.在诗人故乡太仓州(今江苏太仓县).原在海中,后海退,遂与陆相连,高十七丈,山下有洞穴,通南北往来,因名“穿山”.见民国《太仓州志》卷一《封域上》.此诗刻画生动,语言工炼,末二句以动写静,赋予静止的山以勃勃生气,更显出笔力遒逸.五尺台即“钓鳌台”,在真武庙东.“真武庙”、“崩云蹬”、“钓鳌台”俱见民国《太仓州志》卷一《封域上》.诗人正以咏山为题,向当世宣告了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布衣所胸怀的峥嵘壮志,定当迈上五尺高台,青云直上.

最新更新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