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:

杨振宁自传读后感

更新时间:2024-04-28 01:12:10

问题描述:

陈毛狗回答:

  杨振宁,美籍华人,诺贝尔奖获得者,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.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留学归来的知名学者,1929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数学系教授.自此,清华园中8年的少年生活,给杨振宁留下了温馨的回忆.清华园对聪颖好学的少年杨振宁,是一个好的学习环境,对日后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.西南联大,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无疑是一个神圣的殿堂,杨振宁曾回忆道:“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,对西南联大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.联大的生活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.我在物理学里的爱憎主要是在该大学度过的六年时间里(1938-1944)培养起来的”.进入西南联大后,杨振宁既没有选择父亲专长的数学,也没有选择自己报考的化学,而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学.可见求学道路上,兴趣至关重要.出国留学,是杨振宁生命中的转折.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,包括基本粒子、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.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,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.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:独立性与创建性强,眼光深远.杨振宁的求学之路是艰辛的,寻师也是屡屡受挫.历经辛苦远赴美国,先是到哥伦比亚大学找寻仰慕已久的费米教授,却大失所望的扑了个空.随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,希望求学于维格纳教授,却由于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扑空.幸好遇到了昔日西南联大的教授张文裕,在其指点下终于到芝加哥大学寻得名师,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费米.实验是理论的源泉,科学的根本.杨振宁的第一个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实验物理论文.由于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的欠缺,虽然经过了20个月的实验工作,杨振宁还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实验论文.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,但杨振宁的这一志向还是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,那就是亲身动手进行实验的重要意义.实践出真知,杨振宁这20个月的实验工作也为他日后成为成功的理论物理学家奠定了基础.演绎法和归纳法,在科学研究上各有所长.巧妙地结合应用两种方法,使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,取长补短,会使科研收效良多.这也正是杨振宁日后能在科学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.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研究得出的结论——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不守恒,震动了整个物理界,使得两个人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.在这些成就的背后,是这位科学家从小到大严谨的学习态度,远大的理想和信念,越挫越勇的求学理念,巧妙结合的科研方法,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探索.

热门推荐